SVM三部曲之SVM终极推导

  本文是SVM三部曲最后一部分—SVM终极推导。讲解了SVM的思想,目标方程的简化以及使用对偶方法进行求解。

本文是SVM三部曲中的最后一篇。知识点和文章结构是学习了稀牛学院数学基石课程后的总结。
SVM三部曲之凸优化问题
SVM三部曲之凸优化对偶
SVM三部曲之SVM终极推导

线性分类器和最优线性分类器

  假设一个线性可分的二分类情况,我们总能在空间中找到一个边界 $w^{T}x+b=0$ 来切分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感知机算法,相关可以参考博文感知机算法。事实上,这样的超平面有无数多个,那么,哪一个是最优的呢?SVM了解一下。

点到超平面的距离

  假设有超平面:

  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 $p$ 到平面的距离可以表示为:

  这个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吧,博主记得高中的时候好像就学过这个公式。这里我们来推导一下吧,请忽略我规(潦)整(草)的字体:

  求解的方式有很多,可以百度参考解法汇总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7199042

SVM目标函数

  点集到分类面的最小距离可以表示为:

  我们把点集到分类面最小的距离称之为几何间隔,也就是 margin。接下来我们引出SVM的目标函数:

也就是 间隔最大化 。试想,如果我们让最接近分类面的样本点的距离最大化,不就可以尽可能把样本点都分开了么?就是这么简单暴力的思想。

  然而,对于这样一个明确的优化问题,直接求解是十分困难的。接下来,我们尝试简化一下目标函数。

简化目标函数

  首先,我们从绝对值项入手,将 $\mid w^{T}x_{i}+b \mid$ 项改写为:

  这转换大家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的?和感知机算法的小技巧神似,于是目标函数相应变为:

  接下来,使用另一个小技巧。我们试想一下,一条直线的 $w$ 和 $b$ 如果同时乘上一个系数 $k$ 后,仍然是等同的,即 $w^{T}+b=0$ 与 $kw^{T}+kb=0$ 是等同的。应用到目标函数后,将 $w$ 和 $b$ 如果同时乘上一个系数 $k$ ,进行一个scale,其距离并不发生变化:

  因此,通过修改 $k$,我们可以设计距离最近的一个点,使得:

其中 $w^{*}=kw,\ b^{*}=kb$ 。
  既然最近的点满足 $y_{i}(w^{*T}x_{i}+b^{*})=1$ ,那么所有的点能满足下式:

  ok,我们再回过头看一下目标函数,里面的 $\min_{i} y_{i}(w^{T}x_{i}+b)$ 是不是就等于 1 了嗯? $\min$ 这项就这样被我们干掉了,牛逼的地方来了。
  最后,我们把 $\frac{1}{\parallel w \parallel_{2}}$ 倒过来再加上平方(为什么要平方,因为 $\parallel w \parallel_{2}$ 是有开根号的,而我们在优化的时候通常不喜欢这个东西,所以干脆加个平方,加之前是最小化一个正数,加之后也是最小化一个正数,没毛病),那么目标优化问题就最终简化完成,SVM基本型

  我们来看一下几何解释:

图中的分界线为 $w^{T}x+b=0$ ,根据我们的scale后,图中穿过距离分界线最近的红点的平行线可以认为是 $w^{T}x+b=1$,穿过距离分界线最近的蓝点的平行线可以认为是 $w^{T}x+b=-1$,原因是在scale后,有 $y_{i}(w^{*T}x_{i}+b^{*})=1$ 。图中的里分界线最近的一个红点和两个蓝点就被我们称为支撑向量。而支撑向量到分界线的距离是:

  我们希望margin最大,也就是希望margin的倒数的平方 $\parallel w \parallel_{2}^{2}$ 最小,这样和目标函数统一了。

SVM求解

  上面说到,经过我们的简化,SVM的目标函数变成了:

  是不是感觉很眼熟,我们在《SVM三部曲之凸优化问题》结尾中提到过类似的问题。这实际上是一个QP二次规划问题,QP问题还有印象不? $\frac{1}{2} \parallel w \parallel_{2}^{2}$ 我们可以写成形式 $\frac{1}{2} w^{T}Iw$,而 $I$ 是一个正定矩阵,同时不等式约束是凸的,于是我们的目标就变成了一个凸优化问题。

SVM对偶问题

  ok,我们已经知道SVM的目标问题是一个凸优化问题了,显然约束条件也满足 slater 条件,那么SVM问题强对偶成立,同时 KKT 条件成立。于是我们可以将主问题转换成对偶问题来求解。
构建拉格朗日函数:

  主问题是:

  对偶问题是:

  对于 $\min$ 部分,我们对 $w,b$ 分别求偏导并令其为 $0$,并求得:

  将结果代入对偶问题中有:

  因为SVM是满足强对偶,我们能够解出最优解 $\lambda^{*}$,根据 KKT 充要条件有:

  • $1-y_{i}(w^{*T}x_{i}+b^{*}) \le 0$
  • $\lambda_{i}^{*} \ge 0$
  • $\lambda_{i}^{*}(1-y_{i}(w^{*T}x_{i}+b^{*}))=0 $
  • $w^{*}=\sum_{i=1}^{N}\lambda^{*}_{i}y_{i}x_{i}, \quad 0=\sum_{i=1}^{N}\lambda^{*}_{i}y_{i}$

  到这里,我们就解出了参数 $w^{*}$ ,我们看一下 KTT 结论带来的一些理解:

  • 如果 $\lambda^{*}_{j}=0$,就相当于对 $w^{*}$ 毫无贡献;
  • 如果 $\lambda^{*}_{j}>0$,则 $y_{i}(w^{*T}x_{i}+b^{*}=1$,为支撑向量;
  • 此时,将 $w^{*}$ 带入到 $y_{i}(w^{*T}x_{i}+b^{*}=1$,可以解出 $b^{*}=y_{j}-(\sum_{i=1}^{N}\lambda^{*}y_{i})(x^{T}_{i}x_{j})$

  此时 $\lambda^{*}$ 是一个稀疏的解,大于零的对应支撑向量,等于零的对应非支撑向量。

SVM最终步骤

  上面说到,如果我们解出了 $\lambda^{}$,我们就能解出 $w^{},b^{*}$。那么最优的分类超平面为:

  决策函数就为:

  可以看到,最终的分类超平面仅由 $\lambda^{*}>0$,也就是支撑向量起到了作用。

SMO求解 $\lambda^{*}$

  求解下列无约束优化问题:

  可以使用SMO算法求解到 $\lambda^{*}$,这里博主没有深入研究下去了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啦。

SVM软间隔

  上面讨论的是数据线性可分的情况,但是实际中,往往会有噪声点使得数据集并不是线性可分的。这是SVM目标函数可以加上一个惩罚项:

  后续到对偶问题过程中,也对 $\xi$ 求偏导为0,然后同样带入 $g(\lambda)$ 进行求解。

kernel核函数

  关于核函数,其实和SVM是两个领域,比较直观的理解可以参考知乎上的这条帖子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4627666
  当数据线性不可分的时候,我们可以借助核函数将原输入空间映射到线性可分的空间来。对于核函数,博主会找个时间另外开个博文来进行学习。

enjoy it!

0%